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151:佛旁边站的金刚力士护法是化佛不是真佛,那个是表法的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81027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【六】24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六)24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我们再把它贯串一下,让你看得更清楚;大慧,心意意识这八识呢?我们现在来讨论,说到八识中的前七识,就是眼识等前七识,怎么来的呢?那是无明刹那习气的染因,它跟纯无漏,不生灭的纯无漏是相离的,为什么呢?因为它有微细的生灭,而这前七识呢,它没有轮转,不复轮转,它没有轮转,因为它不能储存善恶的种子,就像第八识仓库一样,有了仓库的这个种子,才有办法种子起现行、现行熏种子,它才有这个生死的主体性,而前七识没有。(前七识)但有虚妄执着分别之相,而并没有实体去轮转,所以真正的轮回是主体,轮回的主体是指什么,就是指第八意识。大慧,如来藏者于生死当中轮转,它如果是纯无漏的种子,就为涅槃因,如果它是修的是有漏的,那么就有苦跟乐的因,如果是我们人、天,那么是善因,那么三途是苦的因了,但是这个道理,八识所变现的涅槃因、苦乐因,这个道理太深了,除非证得到究竟的佛果,或者大菩萨能理解,这不是堕入二乘人的空,或者是乱意的小慧之人,这些愚痴的凡夫,是无法理解这么深、这么微细的道理,没有办法了(解),除佛开示。

【注释】“心意意识、眼识等七,刹那习气因,善无漏品离,不复轮转”:谓心意意识及眼识等前七识,本来就无自性,由如来藏为无明所熏而成刹那习气之染因,诸位!熏习最强大的,当然就是第六意识,那么第六意识无量劫来,落入累积叫做根本无明,因此即与纯善之无漏品相离,亦即不成善无漏之因,故但有生灭之相,以其体无流转,故不复轮转。“如来藏者轮转,涅槃、苦乐因”:如来藏者,则生死轮转,为涅槃及三界苦乐之因。“空乱意慧,愚痴凡夫所不能觉”:然此理甚深,非堕于空及乱意小慧之人,及愚痴凡夫所能觉知。那么这一句话我们就提醒一切出家众、在家居士,世尊是值得你赞叹的,世尊是值得我们恭敬的,世尊是值得我们顶礼的,在这个人生跟宇宙当中,你绝对找不到第二个人。

我用一句比较,这个站在自己角度,说师父读过这么多书,而且我们还是念Engineet工程学的,一切的物理、天文,化学、数学、逻辑学,哲学、伦理学、诸子百家,都有涉猎一点,都略懂一二,我们看到这个佛经,佛陀如此的大智慧,佩服得五体投地,当我大一的时候,碰到了佛法,说:哇!这个世间怎么会有这样子伟大的圣人,能够把这个人生宇宙讲得这么的淋漓尽致,我们念这个工程系的,我们这个是高学历也高智商的,碰到了佛陀,五体投地的佩服,你绝对找不到第二个人,这不是我们来随便赞叹佛陀的。基督教的思想我看过,我还是圣经函授班的,天主教的,或者是伊斯兰教的,我们看看电视他们所谈的,我们不批评,一贯道的我们也了解,儒教的,道教的,周易等等,这些诸子百家,没有空慧的思想,王阳明讲的格物致知,什么是格物呢?什么是致知?致良知,那什么是致良知呢?他有空慧的思想吗?没有,所以这个儒家,有时候会窃取一些佛教的思想,变成自己的东西,可是讲得又不究竟,梗在中间。

那么师父认为,儒家、道家混为一谈,不适合,非常不适合,应当以经来解读经典才对嘛!既然是佛法,给他纯佛法嘛!所以我看了某些注解,儒家讲了一大段,佛教讲了一些,然后用儒家的思想一直来解释这个佛经,然后一定要把它契会相通,我觉得这个有一点困扰,不应当这样子,佛法你要讲纯粹的佛法,以经来解经,那为什么我没有选择《大智度论》或《成唯识论》,我不是说看不起那两本经典,不是这个意思,而是说这个论,它是祖师一问一答……,每一个祖师都有自己的看法,单单四分,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,就有十种论师,有十种看法,我之所以不愿意,也不是说不愿意,要等侍未来,看看因缘怎么样,我今天讲《楞严经》,你们没话说,那是佛讲的,我今天讲《楞伽经》,那是佛讲的,这两本经一加起来,就末法的照妖镜,当你两本经典彻底地去用功,彻底去解去体悟以后,你打开这电视,你不要讲他是什么伟大的名称,什么佛、什么上师,你都不要管,你印证一下,你就知道这个人的知见,是正是邪。那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这两本经典坚持的讲完,末法中,末法的这个时代,你总要有一面镜子,对不对?大家修行像无头苍蝇,也没次第,次第当中也没有办法回归当下的顿悟,那这到底要依谁呢?我们常说依法不依人,那法在讲法呢?嗯!很少。

那好!我就觉得,佛教徒所缺少的应该就是法的传递这个区块,那么我来做件事,到今天十五年了,如一日,所以我们从2006年到2013年,开《楞严经》到《楞伽经》这段期间,你看师父花过多少心血,为什么?只希望在末法时期给一面如来的珍宝镜,这是真的要一面镜子,喔!原来正法是这样子,要不然末法时期怎么办呢?我也在佛门里面吃了四十年的饭,总要对佛教有一点少许、少许的贡献。对不对?要不然因果就很大了,所以我这样如此的坚持,推去所有的外面的邀请,就是希望整个佛教能够有一个依据,有一个次第,有一个修行的方向,不要胡搞瞎闹,瞎起哄,那么你就看得很清楚,那么这样子集中火力,将来我们一定会碰到这些很有力的这些护法,包括这些法师,经过法师的认同以后,他就会劝导他的徒弟来看这个佛陀的正法,楞严,楞伽,还有这个在家居士,他经济非常好,他也退休了,钱也用不完,他一定会发大心。所以我们末法这个时代,二十一世纪的时代,那么以师父这样子的知识、能力、愿力、菩提心,希望对佛教做一点少许的贡献,也才不会愧对自己的良心。说:唉呀!您出家那么久了,对佛教没有个贡献,所以我一直非常的坚持,要不然我们那个同学说,师父!您什么时候来美国,他说:我们是好同学,对,是好同学,可是我责任未了。所以因此给大家一个末法时期的真正如来宝镜,这个镜子一照就非常清楚,哪一个人讲的是不是正法,认你有能力去分辨。宁可百年不开悟,不可一日走错路嘛!

【义贯】“大慧,心意意识”及“眼识等”前“七”识,本无自性,乃是如来藏由无明熏而成“刹那习气”之染“因”,因此与纯“善”之“无漏品”相“离”(不成善无漏之因),故但有虚妄生灭之相,并无实体流转,故“不复轮转”于三界。“大慧,如来藏者,”于生死中“轮转”,为“涅槃”及三界“苦乐”之本“因”,然此理甚深,为堕“空”之小乘人、“乱意”邪“慧”之外道人,以及“愚痴凡夫所不能觉”知。

【诠论】此为答第五问:为何诸识有刹那展转变坏之相?佛在此之回答为:由于眼等七识,本无自性,但由于如来藏被无明熏,而有习气;习气就会现刹那,复以此习气为因,熏起前七的妄想,念念生灭,刹那不住。所以七识但有虚妄生灭之相,并无自体流转于三世,因此既不为有漏之染因,亦不为无漏之因。以上谈七识之性为生灭、刹那、染污,重点就是因为它无自体性,无自体性,那么它不能储存善恶的种子,所以它没有办法跟着流转,且不流转,这一句话重点就是说:人死的那一刹那,统统没有前七识,统统停止,这一句话,只有第八意识在流转,这一句话就是重点在这个地方,死亡以后什么在轮回?就是第八意识在轮回,究竟处是没有轮回,生死涅槃等同空花嘛,哪有什么轮回,是因为妄执妄动,才有生死,才有所谓的涅槃,所以前七识并没有所谓的流转,以其无体性故。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储存善恶的种子,只是妄执妄分别而已,然而有体而受流转者,只有如来藏而已;因为如来藏它有体性嘛,以如来藏自性清净,体不生灭,然却不执守自性,诸位!这一句话是错的,如果是一种方便,也很容易误导,这一句话引伸的后遗症非常严重,为什么要提出来,因为像法无师他们在讲经,如果依文解义这个三世佛冤,在这里不得不,当一个见性的人,一定不会讲这一句话,不执守自性,那不执守自性就很麻烦了,就表示你成佛以后,你还是会不执守自性。

这一句话应该讲:如来藏自性清净,体不生灭,然却空无自性,毕竟空寂,这句话是对的,但是如果说,然却不执守自性,就是不守自性,不守自性意思就是会妄动,其实并不是说它随染,只是说为了解释,开始那一念的无明,这样子解释,说有一个开始,这有一个开始其实也是一种方便,所以这个方便说很勉强,这一句不符合佛义,亘古以来为什么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这一句话就是亘古以来真如有其自性,真如有其自性就是存在,并不是说真如有自性,不是这个意思,真如有其自性是说真如亘古以来它一直存在,它没有自性见,所以有其自性有两个角度说,不坏缘起说说有其自性,不坏真心说,真心本性说真如有其自性,是站在这两个角度,不可以否定缘起,否定缘起就没有因果了,所以牛有牛性,马有马性,牛非马性,马非牛性,对不对?叫做缘起有其自性,要不然你怎么分辨牛马跟人呢,对不对?诸法都空无自性,你怎么分呢?不坏缘起性,说牛有牛的自性,马有马的自性,再来不坏真心,不坏真心。

说真如有其自性,意思就是真如亘古以来一直存在,所以不能说然却不执守自性,不执守自性这一句后遗症很大,成佛以后还是会不执守自性,又变成众生,这一句话很严重的,你翻开佛的经典,佛什么时候讲不执守自性,这句话是不对的。能随染净缘之外,而成藏识善恶之因,得未来的受苦乐之果:若随有漏染缘,则为六凡善恶之因,受三界苦乐之果;若随纯无漏之净缘,则为四圣之净因,而受三胜菩提三胜菩提就是三乘,以及胜妙之佛果。那么在这里有一些学者就讨论说,如果说真如有其自性,那么为什么会随染随净呢?我跟他讲:这是方便不究竟说,究竟义没有染、没有净,没有生死,你没有听过佛讲吗?生死涅槃等同空花

在座诸位!只要你第二义谛落入语言跟文字,我告诉诸位,如果佛教落入第二义谛,他会有争论不完的,有时候是善巧方便,有时候是究竟义,有时候连善巧方便,都产生一些各个角度的诠释不一样,这样子就会争论不完,所以你不开悟,你不见性,就没有办法跟如来的法相应,在解说的时候就会有偏激,偏某一种角度,他就会落入自性见,就会落入我的见解是最殊胜的,那么这样子就会有争论。所以唯证相应的这种究竟义,除了大悟的圣人,其实很难没有争论,空的破有,有的破空,破空破有都不对,没有东西破什么空、破什么有呢?着什么有、着什么空呢?对不对?我们说生死是对涅槃讲的,然后呢?得到涅槃,说我们破无明,无明本空你没听过吗?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无老死亦无老死尽,为什么?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本来无明就空了,亦无无明尽,怎么说我把无明除尽呢!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本来就没有无明,亦无无明尽,也没有什么破除无明到尽端,本来就无无明,本来就没有无明,破什么无明呢?所以这个究竟义的真实义,它有时候是善巧方便义,因此这个说法还真是难,是故,如来藏有体,受生死轮转,为苦乐因;七识无体,不流转。然此义深隐,非凡外邪小之境界所能知觉。

【大慧,金刚力士所随护者,是化佛耳,非真如来。大慧,真如来者,离一切根量:一切凡夫、声闻、缘觉、及外道根量悉灭,得现法乐住,无间法智忍故,非金刚力士所护。一切化佛不从业生,化佛者,非佛、不离佛,因陶家轮等众生所作相而说法,非自通处说自觉境界。】解释一下:说:大慧,金刚力士所随护者,为什么佛旁边站着那么多金刚力士呢?那个是化佛,化佛就是应化身,就像释迦牟尼来印度示现的这些应化身佛,非真如来,不是指如来的法身,如来的法身本不生本不灭,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,所以金刚力士站了那么多,那个是表法的。有主体的佛,还有附带的金刚力士,表法的。

大慧,真如来者,是离一切众生的根量,离一切见闻觉知,他根本就没有量,需要什么护法呢!一切凡夫的量没有,声闻、缘觉、以及外道的根量悉灭,统统没有,真正的如来法身,得现法乐而安住,也就是安住在真如不动,金刚不动的境界,完全没有增减,那还需要什么金刚护法呢!无间法智忍故,无间法,也就是没有差别究竟平等一如,叫做无间,无间法。那么无间法又有一个名词,叫做大寂灭,无间法智,没有间断没有差别的大寂灭,那么有了大寂灭,就没有能忍跟所忍,叫做忍,这是真正的忍,叫做无间法智忍故。意思就是无间法,这种没有差的平等一如心性,这种乐,这种安乐,这种智慧,入于大寂灭的忍辱,因为没有能所,这个时候不是讲相的,(是)表法的,叫做非金刚力士所护,所以万法都是表法的。

有的人他的佛堂点了好多好多灯,有一次居士他家的老鼠啊,跑过撞坏了那个灯,哇!烧得黑黑的,烧得很严重,她的老公看到,哇!老婆,我家起火了,着火了,就是你晚上点那个十盏十盏的油灯,后来这个老公来请示师父,我那个老婆很执着,说要点多少灯多少灯,她以前亲近密宗的说,要点多少灯、多少灯,我说:我们不毁谤不批评,我告诉你,灯要点在心灵上,心灵的灯才能遍三千大千世界,你点那一盏灯,是表法的就可以,灯是表智慧的,你内心里面都不开智慧,搞了十盏灯,油灯,老鼠跑过去撞破了,当然会火灾啊!要点那个心灯,智慧的心灯点在心中,那么就不会着火了。他说:嗯!师父!为什么您的开示都跟人家不太一样,哎呀!这个太能接受了,她这个老公赞叹得不得了,对嘛!这个才是正知正见嘛!对不对?回去收起来,留一盏就好,回去收起来,就留一盏灯就好。是嘛!改变错误的观念,把那个习气改掉,这个比较重要嘛,点那个灯是表法的嘛!是不是?一切化佛不从业生,一切化佛绝不是像众生从业而生,化佛者,非真佛,非佛就是不是真佛,不是真佛,但是不离佛,也不离如于法身的真佛,化佛者,不是真正的佛,法身才是真正的佛,但是呢?化佛也不离真正的法身。

因陶家,陶家就是陶师,制作器具的这些陶师,以轮子或者是泥土,或者是水等等这些工具,就制造很多的器具,现在我们台湾也很多作陶瓷的等,那么如来也是一样了,众生所作相而说法,就具足,化佛也是这样子,只要具足众生有福德善根因缘,由众多的因缘所作之色相,因为化佛要色相,法身没有相,化佛要色相,所以化佛也是这样,要具足众生所作之色相,种种的方便,为成熟福报因缘都够了,而后演说法,这个就是化佛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化佛者,他不是真佛,但也不离真佛,他举一个例子,就像这个陶师,陶家就是陶师用绳子、用轮子、用泥土、用水,加起来种种工具,作种种的陶瓷器具,然后最后在窑洞把它烧,高温把它烧,变成瓷器陶器,那么这样,化佛也是这样的,具足众生所作的种种的色相,由种种大众的因缘,种种方便成熟众生而后说法,这个就是化佛所作。随种种的机,随种种的根器而演说法,这个也是化佛所作,这不是说,非自通处,这不是依于如来自证自通处所自觉的境界,因为这个境界太深太难了,所以这句话附带的说,佛陀所说的法都是一种善巧,一种方便。

整句把它贯穿一下:大慧,金刚力士所随护者,那个是应化身的佛,真正的法佛是无相无生无灭的,非真如来,非真如来,就是他示现的是有生灭的。大慧,真正的如来的法身,他是没有量的,离一切根量,离一切凡夫的见闻觉知,离一切声闻缘觉证得的空性,离一切外道根量,悉灭,完全没有凡夫见、声闻见、缘觉见、外道见,统统没有,根量悉灭就是知见统统放下,真如的法身佛得现法乐,而能够安住。那么这个安住呢,无间法智忍,就是无间法乐,这种智慧达到了大寂灭的忍,没有能所,这个时候本不生本不灭的真如如来藏性所产生的智慧,这个不需要金刚力士所护,金刚力士所护呢,是表法的,同时在相上里面来方便说的,一切化佛不从业生,从愿力而生。诸位!两种,圣人从愿力而生,菩提心而生,众生凡夫从业力而生,所以在这个世间,只要有世间,只要有生灭的世间,就有大菩萨或者是化佛愿力而生,愿力而生。而如果没有诸佛菩萨、大菩萨这个愿力来示现的,这个凡夫怎么办啊?佛法还能传到今天吗?所以从佛灭度以后,这些祖师大德一直这样代代相传,这个都是菩萨来化现的,那我们今天就捡便宜了,这些以前人的求法,为了生命求法,我们今天,人家祖师大德把它写成文章,化作文字,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凉快的吹冷气,还可以听经闻法,我们多么的幸运,能不感谢这些祖师大德吗!一切化佛不从业生,那么化佛非真正的佛,也不离真佛,因陶家,就是陶师,用轮子、绳子、泥土、水份,众缘具足以后,作了这一些器具,最后放在窑洞里面烧,化佛也是这样,具足众生所作的色相,由众缘集合用种种的方便来成熟众生,而后来演说这个法,化佛是随机演说的,不是根据,非依,不是根据如来自觉圣智那种那么高的境界,非依如来自证自通处说自觉的境界。

【注释】“根量”:“根”,诸根。“量”,计量,或者是限量。“无间法智忍”:无间法乐智之大寂灭忍。“化佛者,非佛、不离佛”:化佛虽非真佛,亦不离真佛,以从真起应故。唐译作:“非即是佛,亦非非佛”。“因陶家轮等众生所作相而说法”:“陶家”,即陶师、陶匠。“轮”,即陶师所用之轮、绳等工具及种种方便。此谓:有如陶师以轮绳泥水等因缘具足和合,而作种种器物,化佛亦尔(也是这样),具足了众生由众缘所作之色相,而后为诸众生演说佛法。“非自通处说自觉境界”:然化佛所说皆是随顺众生之欲解所作之随他意语,非依如来自证之自通处,而说自觉境界。故化佛所说,乃应机接引,逐渐成熟耳。所以我们要学佛的精神,要应机接引来逐渐成熟众生,所以师父说:修行没有诀窍,修行有什么最快的,没有,修行只有两句话,脚踏实地,点滴功夫,没有什么诀窍的,按部就班,点滴的功夫,脚踏实地,修行没有什么诀窍,师父!有没有那个诀窍,没有,又不是变魔术,没有的,我都得搞四十年了,你不下点功夫行吗,说得过去吗!我这种脑筋要下四十年,还是专攻的。是不是?,

【义贯】“大慧,金刚力士所随”侍卫“护者”,但“是”应“化佛耳,非真如来。大慧,真如来者”,悉“离”于“一切”诸“根”所限之“量”:“一切凡夫、声闻、缘觉、及外道”之诸“根”限“量悉灭”,以真如来已“得现”前“法乐”安“住”,及得“无间法”乐“智”大寂灭“忍故”,是故法佛“非”假“金刚力士所护”者。且“一切化佛”实“不从业生”,乃从众生机感而生,是故无业、无谤、无恼。然“化佛者,”虽“非”真“佛”,亦“不离”真“佛”而有。“因”此如“陶家”(陶师)以“轮”、绳、泥、水“等”因缘具足,而作种种器物,化佛也是这样子亦尔,具足“众生”由众缘“所作”之色“相而”后演“说法”。然化佛所说者,皆是随机应物成熟众生之随他意语,就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在印度也是这样,随机应物成熟众生,“非”依“自通处”而“说”法佛之“自觉境界”。喔!那个太难了,一下子单刀契入,进入至圆至顿无上的真正顿悟的境界,那除了佛以外,大菩萨以外,没几个。那中国的祖师就很利了,当然像六祖那个也是来示现的,也没有几个像那个六祖。

1161页【复次大慧,愚夫依七识身灭,起断见;不觉识藏故,起常见。自妄想故,不知本际。自妄想慧灭,故解脱。】这一段在形容着于断见和常见的外道,是因为不了解都是来自内心里面的妄想,因此也落于断常二见。

解释一下:复次大慧,愚无依七识身灭,那么七识身就是说,我们这个念头刹那生、刹那灭,它在灭处就认为,你看,那念头到最后就灭,就着于断见,看到每一个念头起,看到生处,念念有起,好像每个念头都有相续处,着于常见,所以这个很简单的,看到念头断灭处,说着于断见,灭处着于断见,相续处着于常见,就是这么简单,这七识念念灭处,着于断见,这七识念念相续,着于常见,就这么简单。这个都没有看到究竟义,念本无生。复次大慧,愚夫依于七识身,念念灭处起断见,念头不是生就是灭,看到灭处起断见,看到生处起常见。不觉识藏故,不了解当下就是识藏的真如,于是起常见的外道,自妄想分别断常二见,不能如实的知见,生死的本际就是涅槃。若自妄想,如果自己的妄想,慧就是指邪慧、妄慧,外道的一种邪慧,来就是寂灭,这个时候只要你放下断见,或者是常见,自己妄想的妄见,断见、常见这个邪慧,令它寂灭,这个时候就得到本有的解脱,便证得如来藏,故得解脱。所以外道只要回光返照,也能成佛。凡夫回光返照,声闻、缘觉、外道都能成佛,只要你有机会回光返光返照。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,有多少的外道,跟着佛出家而证果,舍利弗、目犍连一开始就是跟外道的。

【注释】“不觉识藏故,起常见”:谓愚夫不觉第八识藏体真,不变随缘,却于诸识念念相续流注处,妄起常见。“自妄想故,不知本际”:谓愚夫以依自心妄想分别之断常等见故,因此不能如实知见生死本际。这一句话还不够圆满,补一句生死本际当下就是涅槃本际,这一句话写得不够圆满,因此不能如实知见生死本际,没有后果,这一句补上去就更圆满,因此不能如实知见生死本际,当下就是涅槃本际。“自妄想慧灭,故解脱”:“慧”,指恶慧,邪慧。若自心妄想分别所生之妄慧寂灭,则得本解脱。

【义贯】“复次大慧,愚夫”以“依七识身”念念“灭”处,即妄“起断见”;以“不”能“觉”知第八“识藏”体真,不变随缘“故”,而于诸识念念相续流注处,妄“起常见”。又以依“自”心“妄想”分别之断常恶见“故,不”能如实觉“知”生死“本际”。若“自”心“妄想”分别所生之妄“慧”寂“灭故”即得本“解脱”。【诠论】此为答第七问:何不施设本际。佛谓:本际者,本来实际理地不受纤尘者也。此际本无始终,何有生死解脱?只是随凡外妄想生灭、断常、有无,而言本际不可知,若离于彼一切二见及凡外邪小根量境界,则是正遍知觉,安有本际为不可知者耶?

【四住地、无明住地习气断故,一切过断。】这个告诉你,佛陀他的伟大,全部断尽,种子、习气统统断尽,如来以枝末无明的四住地无明也断尽,还有根本无明住地,包括习气、种子统统断尽,一切过断。你看这个成佛有多难,种子跟习气统统断尽。【义贯】如来以“四住地”无明(枝末无明)及“无明住地”(根本无明)之“习气”悉皆“断故,一切过”恶及恶果报皆悉“断”了。

【诠论】此为答第八问:为何如来仍有恶业果报以及种种恶业障现?佛答说,因如来已断尽五住地无明习气,故一切过恶都已断尽;既已离于业因,岂仍有业果?如今如来之所以现诸恶报者,皆为调伏无信众生,令知有罪福因果,定业难逃,即使是如来的佛,即使是如来亦不能免因果。所以告诉大家,一定千万要对自己的因果负责,你所说的每一句话、每一种行为举止,这一句话该不该说,这个行为举止该不该做,这个就是真正的佛弟子,时时会警惕自己,好的事不用考量,要去做;坏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去碰,即使是在佛亦(也)不能免因果,何况凡愚之人,怎能不怖畏而避恶趋善?故知如来之实智,本离一切过及恶业报者,只是佛之化身,方便权智,示现恶业,以儆这个“儆”跟“警”是一样的。以警告凡愚不造作此恶业,你只要造作恶业,因果就一定逃不了,你也一样,免于白受苦果,如是而已。正如上一节经文中佛说:“一切化佛不从业生”,亦是表示此义。

有的人告诉我说: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那么极乐世界那我们去也是相了?我说:那个不一样,不一样。究竟义的法是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,但是我告诉你,他的意思就是我们的娑婆世界也是相,那么极乐世界也是相,我说那个相不一样,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所造作出来,简单讲,那个是类似事事无碍法界的。好!我现在告诉你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你一定要注意这一个举例。譬如说我今天我在这个地方住下来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好!旁边放的音乐放得很大声吵杂,旁边那个烟雾弥漫,煮饭的时候烟雾弥漫吵杂,然后臭水沟从你家流过去,你臭秽不堪,化粪池水也不会通。这是假设说。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啊。我现在带你到纽西兰(纽西兰即新西兰),想一下,新西兰有一户人家,他是爷爷留下来的,那个是国家公园,可是爷爷留下来,那么新西兰的政府特别允许在他那个岛上——国家公园,特别建立唯一的木屋,唯一的木屋。哎呀!那个飞机飞过去的时候,那个岛屿底下湛然的海,那个绿地一块一块的岛屿,因为只有他一家,一户人家,到那个地方飞机飞下来,停下来的时候,要不然就用船,哎呀!那个地方非常的,全部都绿的,湛蓝的海完全没有污染。

我们就举这个例子,你今天你如果住在台湾,没错!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如果乌烟瘴气、臭秽不堪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诸位!那你要住在这个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”的这个点,还是要到新西兰那个地方、那个原始森林呢?因为新西兰政府也允许他,我在影片看到,哇!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,像人间极乐世界一样的?不晓得那里面有没有开民宿,我真想去住一晚,四周围统统没有人,那个清净湛蓝的大海,空气,一望无际蓝天白云。哦!可惜新西兰没有法,没有正法。新西兰没有蛇,啊!我最怕蛇,我又属蛇,自己怕自己。好!那我现在问你了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你的业报要像住在这里,还是去住新西兰那个地方?当然要住新西兰那个地方。极乐世界跟娑婆世界就是这样子的了,极乐世界现在还有阿弥陀佛在说法,今现在说法;娑婆世界有人在说法吗?对不对?当然还有其他的高僧大德,我们这么平凡的一个法师,对不对?极乐世界人家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,你怎么不去?所以说,虽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可是人家的实报庄严,我们这里是污秽的业力。在座诸位!不可以死在那个理上的观念,你知道吗?不可以死在这个理上的观念。那个环境要不要去?当然要去,怎么不去!喔!师父你开示的真的听起来真的是理事圆融。对!对!对!就是这样,就是这样子。不要讲: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你看看那么好的环境,转换一下正依二报完全不一样,了解这个比喻,事相是很重要的。

1163页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三乘亦非乘,如来不磨灭。一切佛所记,说离诸过恶。为诸无间智,及无余涅槃,诱进诸下劣,是故隐覆说。诸佛所起智,即分别说道,诸乘非为乘,彼则非涅槃。】

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三乘亦非乘,意思就是如来所证的这个本住法,法体当中实在并没有所谓三乘。注意!你只要看到三或者是一,都是建立在次第的,记住这一句话,就是不究竟的意思。你看到一、二、三、四的,统统不究竟。三乘当然不究竟,三乘当然就是有次第,叫做一、二、三。所以三乘亦非乘,意思就是说,如来所证的这个本住法当中,根本就无所谓的三乘可立。如来的法身是不磨灭的,换句话说,你今天种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是功不唐捐的。为什么说修行是点滴的功夫?简单讲,你上辈子没有大善根、大福德、大因缘,你不可能这一辈子你坐在台下听《楞严(经)》跟《楞伽(经)》,那根本不可能,简单讲,你上辈子种的善根,这一辈子功不唐捐,我们继续储存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所以如来的法身他是不会磨灭的,修无量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、神通妙用,累积起来的,那是法身。一切佛所授记三乘的行人,说离诸过恶,这些三乘的行人,都已经离开世间的烦恼障的过恶,就是已经破烦恼障了。

为诸无间智,我之所以如此说,是为了令三乘人继续进修无间的实智,这个“智”就是最上的佛智。还有让这个三乘人进趣无余的涅槃。所以,诱进三乘下劣的行人,说可以授记、可以成佛。是故隐覆说,二乘可以授记、可以成佛。这个是一种权智,一时的权巧方便。至于诸佛所起的这种实智,就是广分别演说,演说如来所起的这个实智,那是自证,自己证悟的自觉圣智者,于其中间,诸乘实亦非为乘,彼如来也没有所谓的入涅槃,无所谓的入涅槃,叫诸乘非为乘,于其中间诸乘实在并没有所谓的乘,唯是一心,唯是真如,简单讲,所有的佛法,回归一真法界,就是绝对真如的意思,那么一真法界,四无碍法界呢?就是我们将来有因缘讲的。那么《华严经》归纳几个重点,就是:因赅果海,果彻因缘,用不生不灭的因,因赅果海,这个就是果,果彻因缘,因不离果,果不离因,因赅果海,果彻因缘。那四法界:理无碍法界、事无碍法界、理事无碍法界、事事无碍法界。那么一真法界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那么这是《华严经》的思想,根本的思想。

这把它贯串一下:尔时世间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:三乘亦非乘,就是如来所证的本住法中,实在无所谓的三乘可立,所以三乘亦非乘,也不可以立有三乘。如来的法身是不磨灭的,你所修行的点滴功夫,都会功不唐捐。一切佛所授记的三乘的行人,所授记的三乘行人,是说已经离诸世间的烦恼障的过恶。我之所以如此说授记三乘的行人,是为诸进修无间的实智,我授记三乘人,二乘人可以成佛,也是让他进趣无上的无余依涅槃,诱进诸三乘的这些下劣的行人,是故隐覆说,我隐藏着真实说:二乘人可以成佛。这其实是一时权巧方便的。至于诸佛所起的实智,即广分别演说自证之道,也就是自觉圣智之道,于其中间诸乘其实也非乘,佛陀所说的法都让你要究竟成佛,彼如来则也没有所谓入涅槃,因为不出不入、不来不去、不增不减,叫做涅槃。

【注释】“三乘亦非乘”:佛谓由如来所证之本住法体当中,本无三乘可说,因此三乘皆非乘。“如来不磨灭”:谓如来法身永不销损、断灭。“磨灭”,涅槃,断灭之义。是故经首大慧赞佛偈云:“无有涅槃佛,无有佛涅槃”,没有所谓的涅槃中的佛,也没有所谓一尊佛而入涅槃,所以第二个无有佛,那补一个“入”,那你就看得懂,无有涅槃中之佛,没有一个正在涅槃中的佛,亦无有佛入涅槃。这样你就比较看得了解,即是此义。今如来此偈,则可说是与经首之大慧赞佛偈,首尾呼应,互相辉映,亦是印证之义;而此乃本经最重要的主旨之一,一切诸佛如来之法,皆从此而出,乃至三乘一乘,一切度门,无量行门,皆以此为归趣。那你就知道《楞伽经》有多么地重要。那么何以故?那一些,以前的这一些高僧大德,可能大家有个人的职责,一直都没有把这一本经典《楞伽经》这么重要的经典,是达摩大师从天竺带来,东渡带来汉地一个最重要的一本经典,这达摩大师交代二祖说:你把《楞伽经》这一本弘传开来,能令汉地无量无边的众生开悟见性得度。但是很可惜,这本经典中间停止了四百年,没有看到这一本经典,后来才看到苏东坡(手书的这本经典),佛印禅师叫他抄的。后来就是消失了四百年以后,那又浮在这个人间。但是因为有很多的注解都是很简单的注解,那么《楞伽经》有差不多十三种到二十种注解。

“一切佛所记,说离诸过恶”:谓一切佛所授记之三乘行人,皆已离世间之烦恼障之过恶,然声闻人则只烦恼障断,而智障未断,故不如菩萨摩诃萨之已二障断尽,究竟清净。这本经典已经(存世两千五百年了),诸位!应该说两千五百年来,两千五百年来没有一个从第一个字讲到最后一个字,没有!那么我们今天变成一个历史性的一刻,大家很有福报,也懂得珍惜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”:于如来所证之本住法体之中,实无三乘可立,或者是“三乘亦非乘”,故“三乘亦非乘”,亦无涅槃法可得,故“如来”永“不磨灭”,常住不动。“一切佛所”授“记”之三乘行人,我“说”皆已“离”于世间“诸”烦恼障之“过恶”。我之所以如此说者,“为”令“诸”二乘人得进修“无间智,及”进趣“无余涅槃”,并为“诱进诸”三乘行人中之根智低“下”怯“劣”者,就是心智比较怯劣的。“是故”如来“隐覆”记“说”二乘成佛,故知此为如来权智方便施设。至若“诸佛所起”实“智,即”广“分别”演“说”自证之自觉圣智之“道”,于其中则“诸乘”实亦“非为乘”,且“彼”(如来)“则”亦“非”有“涅槃”。

【欲色有及见,说是四住地,意识之所起,识宅意所住。意及眼识等,断灭说无常,或作涅槃见,而为说常住。】

欲,欲界,“欲、色、有、”,这是指三界的思惑。“欲色有”就是“欲、色、有、”,这是指三界的思惑。以及“见”——就是见惑,见一处住地就是见惑。说是四住地,那么意识之所起,这第六意识之所起的一种妄想分别。识宅意所住,识宅是指第八意识,意就是指第七意识,所住就是第八意识为第七意识所坚牢执著,“住”就是第七意识坚执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就是把第八意识本无能所的,把它切开,变成有我还有我所,所以我法二执的最大关键,就是第七意识。所以第七意识坚执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,三界的见惑,这个众生长劫生死的轮转,也从来不暂舍。简单讲,无量亿劫来,第七意识执著第八意识的自我,他从来没有休歇过,叫做识宅意所住。这第八意识叫做识宅,因为是一切识的根本,那么为第七意识所坚执、所执著。意及眼识等,凡夫见到第七意识的“意”,以及眼等七识,都是刹那断灭,这个时候就说一切法无常,这是凡夫知见。意及眼识等,断灭说无常。意思就是凡夫看到第七意识,以及眼等,眼耳鼻舌身意,还有意识,都刹那。看到这个刹那无常,他就说万法都是断灭,断灭而说一切法无常,著于断见。

接下来是著于常见。或作涅槃见,而为说常住。这个涅槃见,就是常住见,就是常见的意思。这涅槃跟我(佛)讲的那个涅槃,那是完全不一样的。佛陀的涅槃是不生不灭、真如的境界,这个涅槃见叫做常见的意思。或作涅槃见,意思就是:或者是有见到第八意识相续流转的生生灭灭、生生灭灭,就只见生不见灭,不知道其中有微细的生灭,而作一切法是常住,就是见到相续的点,认为一切法都是常,或者一切法作常住的见,就是涅槃见。涅槃见就是常见外道的意思。而为说常住,成为说一切法常住不变,这个常住就是常见的意思,这个不是“南无十方常住一切佛”那个常住,不是这个意思。常住见,常住不变,就是常见的意思。

把它贯串一下:欲、色、有,这三界的思惑以及见一处住地,这个是说四住地无明,那么接下来第六意识之所妄起的分别,这是第六意识所妄想的分别,这四住地无明,乃是由第六意识的妄想分别所起的,而由第七意识传授,反过来熏第八意识,那么第八意识叫做识宅。那么意所住,这要念的话,识宅,停一下,意所住,意思就是第八意识,然后意所住,是第七意识死执不放。凡夫在前七识,意以及眼等七识,都见到刹那无常,所以执为断灭见,所以叫做断灭说无常,无常就是断灭见,断灭就说无常,这是无常的外道,就是断见的外道。那么另外一种,那么是常见的外道,或者是第八意识相续流注,不知道这里面还是微细生灭,而作一切法常住,或作涅槃见。或作一切法常见,而成为说永远常住存在不变,这个是常住,常住见就是常见,这跟佛讲的这个常住,是不一样的。

【注释】“欲色有及见”:“欲”,就是欲爱住地——欲界之思惑。“色”,就是色爱住地——色界之思惑。“有”,有就是有爱住地——无色界之思惑。以上三者为三界之思惑。“见”,就是见一处住地——三界所共具之见惑。此四者即(就是)枝末无明,亦即(也就是)三界之见思二惑。“意识之所起,识宅意所住”:“识宅”,即(就是)第八识。“意”,即(就是)末那识。谓四住地无明,乃是由第六意识之妄想分别所起,而为第七识传送(返熏)于第八识,成为第八识宅中第七末那识之所坚住不舍者。因此众生之三界见思无明惑,便虽于长劫生死轮转,亦不暂舍。也从来不觉悟。“意及眼识等,断灭说无常”:凡愚之人见第七末那及眼等七识,皆刹那断灭,即说一切法皆悉无常。“或作涅槃见,而为说常住”:或见第八识相续流注,因为太微细了,所以不知道其中还有微细的生灭,而作一切法皆是常住、涅槃等妄见。但事实还是有微细生灭,只是外道观察不了。

【义贯】“欲”爱、“色”爱、“有”爱住地,“及见”一处住地,如来“说”如“是”等“四住地”无明,乃是由“意识”妄想分别“之所起”,而反熏于第八识,成为赖耶“识宅”中之末那“意”识“所”坚“住”不舍者。凡愚之人见第七末那“意”识以“及眼识等”前七识,皆现刹那“断灭”之相,即“说”一切法皆悉“无常”断灭。“或”见诸识相续流注不断,不知其中有微细生灭,即“作”一切法“涅槃”之“见,而”落于常见,成“为说”一切法皆是“常住”不变。

【诠论】本经从经首之别问别答以来,大慧最初问诸识有几种生住灭,佛答有二种,谓流住生、流住住、流注灭,这个“流注”表示极微细、难以观察的意思,以及相生、相住、相灭。这表示很容易观察,至此当机者又问授记三乘之别异,佛乃这么答:五住地无明之习气断尽,则世间一切过患悉断。而此中四住地无明,乃是由意识分别所起,而反熏于第八识,令第七识于其中坚执不舍,是故轮转不息。然而此处所言之五住地无明习气者,乃是第八识藏中所含之(的)微细生灭,亦即(也就是)经首佛所说之(的)流注生灭。流注生、流注住、流注灭,所以,故知欲游旅无上的觉路,而证自觉圣智者,必先断其自心流注习气,方为上策。

这个自心流注的习气,就是我们所讲的“惯性”,不好的习惯,要改!比如说:有赌博的习惯,贪著女色的习惯,贪著饮食的习惯,或者一天睡了十几个小时,这个如果不稍微克制一下,那就不要讲修行,所以这个自心的流注习气,方为上策。还有一种,把它归纳起来,就是身、口、意的习气,这身、口、意的习气——讲话,有伤人的习气,那不行!这身体,干杀、盗、淫习气,也不行!那意,每一念都是妄想,到最后变成恐惧。哇!或者是好像凶神恶煞那一种不好的习惯,不得不伤人,所有的思想都是变成负面的,也不可以。古人云(说):“不用求真,唯凭息见”者,这个八个字,很是重要。不用求真,真心在妄想灭处就显现,妄想怎么来的?妄想就是观念,这个“见”就是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“看法”、“观念”、“执著”、“分别”、“卡住”,就是这几个共通性的语言。不用求真,唯凭息见,就是不要有那么的意见,因为万法都是空性,不要卡在一种自己创造出来的观念,因为后天的观念就像“作茧自缚”,后天所创造出来的语言、文字、观念,就把自己困得死死的,这个“见”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“观念”,或者是用一个叫做“意识形态”。你只要把那个意识形态、观念统统放下,不要头上安头,不用求真,唯凭息见,清净心自然显露。即此深义。

接下来最后一段,就是不食肉,也就是:不杀生、不食肉,佛以同体大悲心来劝导:如果欲学无上正等正觉的《楞伽经》,最后就是不食众生肉,这跟菩萨戒是相应的。

【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:彼诸菩萨等,志求佛道者,酒肉及与葱,饮食为云何?唯愿无上尊,哀愍为演说。愚夫所贪著,臭秽无名称。虎狼所甘嗜,云何而可食?食者生诸过,不食为福善。惟愿为我说,食不食罪福。】

解释一下: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:彼诸菩萨等,志求佛道者,有志求佛道。酒肉以及葱,那么这个葱、蒜,还有韭菜,我们在《楞严经》也讲过了。酒肉以及葱,饮食为云何?唯愿无上尊,哀愍为演说。愚夫所贪著,这世间人一餐没有肉那过不去,或是一餐不吃鱼,也过不去。愚夫所贪著,臭秽无名称,“无名称”就是你要安什么名称呢?那么虎狼所甘嗜,虎狼最喜欢吃的,当然就是众生肉了,我们很少看到说虎狼是吃素的,云何而可食?食者生诸过,不食为福善。惟愿为我说,食不食罪福。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:彼诸菩萨等,志求”无上“佛道者,酒肉及与葱”,若“饮食”之“为云何”?“惟愿无上”之世“尊,哀愍”我等而“为”开“演”解“说。愚夫所贪著”者,乃“臭秽无名称”。“虎狼所甘嗜”之众生肉,“云何而可食?”若“食”之“者”则“生诸过”恶,“不食”者则“为”得“福”生“善”。“惟愿”世尊“为我”解“说,食”与“不食”肉及五辛所得之“罪”与“福”。

1167页【大慧菩萨说偈问已,复白佛言:惟愿世尊为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。我及诸菩萨,于现在未来,当为种种希望食肉众生,分别说法,令彼众生慈心相向。得慈心已,各于住地清净明了,疾得究竟无上菩提;声闻缘觉自地止息已,亦得速成无上菩提。恶邪论法诸外道辈、邪见断常颠倒计著,尚有遮法不听食肉,况复如来,世间救护,正法成就,而食肉耶?】

解释一下。说:大慧菩萨说偈问已,复白佛言,说:惟愿世尊为我等说食不食肉的功德过恶,我及诸菩萨于现在未来,当为种种希望食肉的众生分别说法,令彼众生慈心相向,因为这本经是究竟义,所以他必须站在同体大悲的角度,叫做“慈心相向”,这跟一般的二乘不一样。二乘,你到现在的泰国、缅甸,它没有这一本《楞伽经》的,也没有所谓菩萨戒的,没有这个。所以这本经典要在二乘人那边流通,那流通不出来。那为什么呢?譬如说,哎呀!这些比丘去外面托钵,托钵回来的时候,他们要遵守佛的戒律,叫做“随缘吃”。小乘不能自己煮的。你到泰国或者是缅甸去,他们那个没有厨房的,那没有厨房,完全都是要供养,那么供养,佛制的戒律,叫做“随缘吃”——信徒给你什么,你就必须吃什么。你不能说:我要捡素菜来吃。那没有办法。那么这本经典在泰国里面或者是南传,这个没办法流通,托钵化缘回来以后,你看到这一段,到底吃不吃呢?没办法啊。

因为那个佛制,现在这里最上乘、圆顿的,教你不可以吃肉。化缘回来的那一碗都是肉,那该怎么办?所以这一本经典要在南传流通,我认为不太可能,很难。他直接就判说:嗯!这个不是佛说,非佛所说。为什么呢?所以佛讲法,他有时空性的、在还没有究竟义以前,有时候先允许;讲到最究竟、至圆至顿的,又制断(以前允许的),制戒律把它断除。令彼众生慈心相向。得慈心已,各于住地的菩萨清净明了,疾得究竟无上菩提,声闻、缘觉自地止息已,那么“自地”就是二乘人,止息权(乘)、小(乘)的妄想。意思就是停止这些权、小的妄想,要回小向大的意思。亦得速成无上菩提。现在讲外道:这些外道恶邪论法,诸外道辈、邪见断常颠倒计著,尚有遮法不听食肉,况复如来。诸位!在印度有一种叫做“耆那教”,这个耆那教是完全吃素的,在印度它有耆那教,完全吃素的。在台湾有三种情形吃素的,台湾没有耆那教:一、佛弟子吃素;二、一贯道吃素;三、为了健康的人吃素,为健康吃素,这三种人。况复如来世间救护,正法成就,而食肉耶?

【注释】“食不食肉功德过恶”:即不食肉之功德,及食肉之过恶。“各于住地清净明了”:各于所住之菩萨地,皆得清净、明了。以不杀故究竟清净,清净故得明见了达一切法。“声闻缘觉自地止息”:谓二乘若断肉断杀,则能于自地(二乘之地)即时止息权小之妄心,速入如来之地。“恶邪论法诸外道辈,邪见断常颠倒计著,尚有遮法不听食肉”:“遮”,就是止也,谓遮止恶法之生起。此谓:唱恶邪论法之诸外道人,虽邪见断常,种种颠倒计著,然亦尚有遮禁作恶之法,不听许行人食肉。所以耆那教也吃素。那么,有的为了健康他也还是鼓励人家吃素。“况复如来,世间救护,正法成就,而食肉耶”:外道尚且如此,何况如来为世间三界之救护者,四生之慈父,大慈大悲大智大慧之正法成就,而听弟子食众生肉,乃至自食肉耶?

【义贯】【本节从略。】【诠论】此为依一切众生同体灵知,以彰显佛性之戒。因为这个《楞伽经》它是准备要成佛的,所以讲得特别地严格。因为前面明示法身离诸过恶,且明离过之方,为众生之八识习气灭尽方得。在此大慧恐法众未达,而谓众生之中只有人道方有灵知之性,其余众生皆无,因此特扩而充之,以至异类蜎飞蠕动,所具之灵性,皆与佛无二,所以杀生者即是断佛种,而不杀不食者,乃得证菩提。因此当机的(之)大慧菩萨,更进一步启请如来,劝勖“劝勖”就是勉励。(勉励)诸有情,依佛性而持戒,流通心法,令不断绝。又,经此之断肉,与《楞严》之断淫,有异曲同工之妙,相辅相成之效。因《楞严》由于阿难误堕淫室,故以戒淫为首。此经则因夜叉食人(楞伽山为夜叉所住),故以断杀为结。此皆为如来随众生之习性因缘而设法,令其真修,其目的则同一。何以故?由于诸众生以淫故相生,以食肉故相杀、相死。是以令众生轮转生死之大因者,莫不由于相生与相死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五目录 01-127(未完)

楞伽经 127:你现在的一举一动一个造作,统统影响到你临命终往生

楞伽经 128:法身意思就是:得大解脱、得大自在,证量的解脱境界

楞伽经 129:如来的法身跟解脱、法身跟涅槃,是非异非不异

楞伽经 130:停留在经典上看看、说说是很悲哀的,经验第一义谛才是可贵的修行

楞伽经 131:正统的正知正见的法师和居士都是以法为乐,以传法身慧命为己任

楞伽经 132:比丘要试验自己的定力,远远不如远离女众,比丘尼也是一样

楞伽经 133:修行人以无相见者为殊胜,就是见一切法非相,见一切法空相

楞伽经 134:你要能放得下,不必跑到千里参名师,放得下你的心就是你的善知识

楞伽经 135:佛法是纯阳不是阴阳,修阴阳法不符合佛的正见和戒律的

楞伽经 136: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,佛陀把最严重的断灭见排在第一

楞伽经 137:说去极乐世界其实是一种转化的工程,心一直转化变成净土的因

楞伽经 138:说我永远爱着你那是骗人的,不要期盼在某时空定位某事情是永恒的

楞伽经 139:如果弃舍了一切有为度化众生之事,佛种就会断,弘法利生很重要

楞伽经 140:好的习惯你要培养,恶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去做,会变成习气很难断

楞伽经 141:无间的修行就是修行充满念念般若智慧不被烦恼所间隔,念念起观照

楞伽经 142:把别人判为魔道或者是不对,认为我就是真,这个就是魔的心

楞伽经 143:你不可能生生世世做人,六道轮回改头换面互有高下,很公平的

楞伽经 144:只要是大乘的佛弟子,楞严跟楞伽是必修的,没有任何的选择

楞伽经 145:统统放下名、放下相、放下妄想,就是正智

楞伽经 146:时刻调整你的心跟佛一样,临命终你的心频率跟佛一样,佛才能来接引

楞伽经 147:生死实在是没有边际,心没有妄想,那个心就是涅槃

楞伽经 148:所有的刹那都是第六意识心著境熏习而来,第六意识是最强大的熏习力

楞伽经 149:四十岁的人要对你的貌相负责,五十岁的人要对你的心境负责

楞伽经 150:人死的那一刹那前七识全部停止没有了,剩下第八意识叫做本识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